第二届中俄教育文化论坛在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圣彼得堡校区举行

9月23日,第二届俄中教育文化论坛暨俄中应用型高校联盟年会在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圣彼得堡校区举行。来自中国顶尖私立大学和俄罗斯大学的100多名代表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与科技领域的融合问题。本次论坛得到了俄罗斯国际人文合作署驻华代表处-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的支持和帮助。


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圣彼得堡校区校长安娜·特舍茨卡娅在论坛开幕时强调,本次论坛在俄中关系经历全球性变革的背景下召开。她指出:”在俄中互办教育年活动前夕,我们共同探讨未来的教育,这具有象征意义。正如中国古语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目前,有超过5.1万中国学生在俄罗斯学习,超过2.1万名俄罗斯学生在中国学习。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圣彼得堡校区已与中国27所顶尖院校签署44份合作协议,该校在校生中约有1500人学习中文。




圣彼得堡科学基金会主任尤里·斯尼萨连科、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王立生,以及俄罗斯高等与职业私立院校协会主席团成员、圣彼得堡管理技术与经济大学校长奥列格·斯梅什科也分别向与会来宾致辞。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这些都为两国在教育科技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我们双方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由高等经济学院人工智能与数字科学学院院长阿列克谢·纳乌莫夫开启。他介绍了俄罗斯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新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在大语言模型时代,我们需要教会人们批判性思考:人工智能应当成为您的助手,成为增强人类能力的工具。”




与会者还讨论了建立联合研究实验室、发展学术交流项目以及引入创新教育技术等议题。论坛在高校展览活动中闭幕,与会者介绍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过程的案例并讨论了具体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