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维尔到喀琅施塔得的自驾之旅

18世纪,人们乘坐轿式马车旅行,如今汽车旅行也越来越受欢迎——驾驶顶级配置的SUV。俄罗斯地理学会会员从俄罗斯边境启程开启自驾之旅,为的是能够亲身体验,去塞利格湖、特维尔、普斯科夫和喀琅施塔得度假比去瑞士各大湖泊、西班牙大牧场和比亚里茨更能放松心情。

沿着沙皇之路去往塞利格湖

彼得大帝在大使访问团访欧期间参观了欧洲度假胜地之后,便引领了俄罗斯的旅游风尚。我们在莫斯科碰头,也是为了能坐上工艺性良好的轻便马车——而非彼得时代的四轮轿式马车和轿式雪橇——去探索俄罗斯西北部的明珠。

沙皇之路是依照彼得大帝的命令修建的一条连接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两大首都的著名公路。这条路承载了俄罗斯的整个历史。如果你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到几个世纪前罗曼诺夫王朝的皇家马车车队从这里经过的情景。这是俄罗斯第一条硬质铺装路,有着许多横跨河流的桥梁。沙皇之路不仅仅是一排排的里程碑桩,其主要瑰宝是专为皇室成员设计的行宫。这些行宫由著名建筑师利沃夫和罗西设计建造。正是在这里建造了当时的发达基础设施:各种“明星”的住宿设施、食堂、邮局甚至马车修理车间。

塞利格湖

我们到达塞利格湖时已然是黄昏时分,特维尔州和诺夫哥罗德州上空的太阳在湖的两侧落下。一望无际的湖面和松林,当地人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就是塞利格湖。该湖泊是数千年前巨大冰川作用的非凡产物。最后一座冰川也消融后退,所携带的物质堆积成一块叫瓦尔代丘陵的高地,这里满是冰川融化的水,形成了诸多湖泊。冰川起源诠释了塞利格湖畔真正的美。这是一连串的单独湖泊——由小运河相互连接形成的水系。

岛的中央坐落着尼洛-斯托洛宾斯基修道院——东正教修道院和男修道院,里面居住着大约50名修士。我们划着小船在水面荡起层层涟漪时,看到了修道院的白墙。雷雨中的湖景尤其引人入胜。这里集中了大自然的所有力量:雷声轰隆,天空呈现出由浅蓝到蓝黑的瑰丽色彩。我们顶着雷雨从修道院乘船来到湖岸,仿佛走在从风雨到阳光的人生路上。

安娜·凯恩曾漫步的地方

我们来到普希金山。在这里,早上5点就可以轻松醒来,在阳光下眯缝着双眼,在随风飘荡的白色帷幔和插有野花的花瓶之间徘徊游走,感觉自己是书中的人物,也是俄国文豪想象力的化身。

普希金山是位于米哈伊洛夫斯克庄园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伟大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曾因迷恋“无神论学说”而被流放至此。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与这位俄国文学巨匠的名字息息相关的综合旅游景点。

如果你读过《叶甫盖尼·奥涅金》且记得书中对大自然、生活和小镇上流社会娱乐方式的描述,那么这里的一切都与拉林和奥涅金生活中的画面疑似。高大挺拔、枝桠繁茂的树木排成一排,迎接着21世纪的来客。这便是安娜.凯恩小径。1825年7月的一天,凯恩前往特里戈尔斯克看望她的亲戚时,曾漫步于这条林荫小径。那时,她已然是诗人普希金的崇拜者,渴望见到他。普希金被她的美丽和才华所深深吸引。著名的情诗《致凯恩》(“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正是诞生于此。

在这里,一切似乎都是不真实的,太过完美,如同童话一般: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阳光洒满巨大树冠,耳畔是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喧闹声,放眼望去尽是碧绿的草地和梦幻的湖泊。右边是大朵的“白帽子”球兰,左边是海湾旁的橡树,底下则是稀有灌木丛生的华丽小径。“乡村就是我的书房,”普希金给朋友们这样写道。事实上,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的家与现代意义上的村庄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按照如今的标准,这样的“书房”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这里的氛围的确很宁静祥和,但仍然有一些真实的原生感。比如,有些地方的树木被苔藓覆盖,这表明生态环境良好。2023年,在这些地方拍摄了一部改编自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电影。如果你看看这部影片的话,你一定会认出这些森林、原野、俄罗斯的广袤大地的。

楚德湖的秘密

我们继续前行,一路来到楚德湖冰上激战的地点。由于靠近爱沙尼亚边境,这里立马启用漫游。从中小学的历史课程中,人们回忆起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如何击败条顿骑士团,而被打败的战士在盔甲的重压下消失在北方水域的生动画面。

我们来到了萨莫尔瓦村中心,走进一栋双层木屋。这栋房屋如今是私人文化机构“萨莫尔瓦冰上之战博物馆”的所在地。一楼有两个厅:一个主厅和一个小厅。厅的中央是带有一块乌鸦石的楚德湖湖底模型。展品中涵盖“3螺栓”潜水服。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苏联科学院的一次潜水考察中,潜水员穿着的正是这种服装。此次考察由格奥尔基·卡拉耶夫带队。几十名不同专业的人员,包括地质学家、水文学家和地名学家,联袂搜寻冰湖之战的发生地。各军区、轮船公司纷纷为他们免费提供飞机、直升机和特种艇等装备。

潜水运动员和潜水员们对湖底进行了探查,而皮划艇游客小组则研究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可以走的水路。此次考察的结果是发现了一块乌鸦石。于是,他们便直接在水中立了一块同名牌匾,用以显示发现文物的地点。

与大多数人的意见相反,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军与利沃尼亚军团之间的冰上激战中,俄国人并没有因为重装甲敌人淹死在湖中而获胜。16岁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当时已然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他制定了一项特殊战术——从两侧包围“敌方突击部队”,一举击败敌军。

俄罗斯地理学会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22年进行的水下考古调查共考察了大约30件金属物品。

撰写此文有参考使用网站上的资料: https://rgo.ru/activity/redaction/articles/ot-tveri-do-kronshtadta-na-tanke-po-granitse-rossii/